譚今:好萊塢電影宣揚左派價值觀的另類經濟學與心理學解釋 (20220319)

音頻下載

(一)餐馆模拟实验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谭今。我们今天讲一本有趣的书,名字叫《正义之心:为什么人们总是坚持“我对你错”》。这本书的中文翻译很好,亚马逊链接就放在这里。

首先我们来做一个餐馆模拟的思想实验。众所周知,人类有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基本味觉——其中“辣”是一种痛觉。我们假设有一座特殊的城市,在这座城市中,一半的人是“味盲”,只能品尝出酸、甜,而无法品尝出苦、辣、咸;另一半人则是正常人,可以品尝出全部五种味道。

好了,你要在这座城市中开设一个餐馆,并且你只能挑选一种主打口味,请问你会怎样挑选呢?

答案很明显,你最好选择“酸”或者“甜”作为主打口味。因为如果你选择苦、辣、咸,有一半的人根本品尝不出来,等于说你会流失一半的潜在客户。除此以外,恐怕你也无法做广东菜或者日本菜这种较为“高级”的口味。广东人和日本人很喜欢“鲜”这种高级的味道——新鲜的“鲜”,比如新鲜的鱼、新鲜的龙虾、贝壳等等。那这种“鲜”的味道,当然很高级,它其实是上述几种味道的有机结合。所以,如果一半人只能尝得出酸和甜,那他们必然无法真正体会到“鲜”。这样一来,你花大价钱购买新鲜的食材,聘请昂贵的广东菜日本菜大厨,似乎也就没有什么必要了。

总之这种情况下,你的主打口味,就只能从酸和甜之间去选——除非你开业时就想好了,要抛弃一半的潜在客户。这样一来,除了广东菜日本菜不太能做,你也不能做辛辣的川菜,不能做咸口的北方菜,也不能加点苦为你的酸甜口提升一些层次感(比如高级的朗姆酒蛋糕)……你只能做一些口味单调、工序简单的食物。

 

(二)《正义之心》和老乔的故事

说完了餐馆模拟实验,我们再说一说《正义之心》这本书。这本书的全名叫​​《正义之心:为什么人们总是坚持“我对你错”》,作者是乔纳森·海特,我们不妨管他叫“老乔”。这位老乔的经历非常有意思。他本来是一位心理学家,由于多年象牙塔里的学术生涯,他的政治观念当然是比较偏左,支持民主党。在2000年前后(小布什在任期间),老乔约了几位好友,打算组团研究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那些右派保守主义者,到底有什么心理缺陷?结果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发现,事情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

老乔和几位朋友的研究成果,就是这本叫做《正义之心》的书。老乔和他的朋友们也因此实现了人生的蜕变,变成了较为温和的、具有一定保守主义倾向的人。

 

(三)人类的基本的“道德味觉”

在《正义之心》中,老乔设计了一个为心理学界所普遍认可的实验。这个实验简单有效,截至2010年,已经有几十万人做了测试,均和理论预期相符。

老乔的实验开始于一系列很奇怪的问题。首先,给你营造一对假想的场景(场景A和场景B),然后让你回答,这对场景有多么不可接受。那这对场景往往是这个画风:

场景A:拿起针头往自己的胳膊上扎一针(假设你自己不会感染疾病)。

场景B:拿起针头往不认识的小孩的胳膊上扎一针(假设孩子不会感染疾病,也不会有法律后果)。

再比如:

场景A:在喜剧小品中,扇一位男性朋友的耳光(对方已同意)。

场景B:在喜剧小品中,扇自己父亲的耳光(对方已同意)。       

很显然,这些事听上去都不太对,所以才要给你钱让你做这种事。从常识常理看,“场景B”似乎比“场景A”错得更多。以“扎针”为例,如果明确得知不会有疾病、法律诉讼等任何后果,“扎自己”显然比“扎不认识的小孩”要容易得多。如果让我扎自己,可能给我100美元我就干;可如果让我扎不认识的小孩,大概要给我1万美元我才干,甚至给多少钱我都不干。

类似还有“扇耳光”。场景A是扇自己男性好友的耳光,这个可能不给钱我就干,反正是喜剧表演嘛,当然要敬业一些。但场景B是扇自己老爸的耳光,虽然自己老爸同意了,但真正扇起来,还是觉得有点别扭,可能给我1000美元我才干,而且事后得分出700美元给自己老爸。

这个实验是什么意思,我们一会儿再讲。总而言之,老乔的实验证明了一件事:和味道一样,每个人的头脑中都存在着预置的5种“道德味觉”。我们刚才讲了,人有5种基本味觉——酸、甜、苦、辣、咸;我们还知道,人们有三种基本色觉——红、绿、蓝。那么道德也是一样的。人们有5种基本的“道德味觉”,分别是:关爱之心、公平之心、忠诚之心、尊重权威之心和圣洁之心

关爱之心指的是同情弱势群体,公平心指的是对公平的追求,忠诚之心指的是对某种更大的群体的归属感,尊重权威之心指的是对权威的认可,圣洁之心指的是对某种超越现实的事物的渴望。我们现在以“尊重权威之心”和“关爱之心”为例,来解释上面的实验到底证明了什么。

首先是之前“扇耳光”的例子。在对方同意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人包括笔者在内,都觉得,扇男性朋友的耳光,毕竟比扇亲爹要容易得多——除非你亲爸爸一直虐待你,父子或父女间苦大仇深。换句话说,笔者认为,“扇父亲的耳光”比“扇男性平辈朋友的耳光”,要“错”得多。这说明,笔者具有较强的“尊重权威之心”。反过来,如果你觉得,“扇男性友人的耳光”和“扇父亲的耳光”的性质是一样的,那要么你父子或父女间有仇,要么你可能缺乏“尊重权威之心”这种基本的道德味觉。

我们再回顾一下之前“扎针”的例子。在没有任何健康和法律后果的情况下,如果是笔者本人,让我扎自己一针,大概给我100美元就可以;让我扎不认识的小朋友一针,恐怕给我多少钱我都不干。这说明笔者具有强烈的“关爱之心”。

老乔和朋友们,在几年内获得了数十万人的实验样本。这些实验样本证明了一件事:左派人士基本只拥有“关爱之心”和“公平之心”这两种基本的道德味觉;而右派(保守派)人士,则平均地拥有全部五种基本道德味觉。这个结论让老乔和他的朋友们非常震惊。因为它意味着,真正“有问题”的,并不是保守派人士,而是左派人士。

老乔和朋友们的所谓“初心”,是想搞清楚“保守主义者到底病在哪”。老乔他们一开始的确想当然地认为,保守派人士缺乏“关爱之心”和“公平之心”,换句话说,保守主义者既不关心弱势群体,也不关心社会公平(或者用现在时髦的话,“社会正义”)。但实验结果,却和他们的预测大相径庭:不是保守派缺乏“关爱之心”和“公平之心”,而是左派人士缺乏忠诚之心、尊重权威之心和圣洁之心;也就是说,左派人士可能心理上更加不健全。

“忠诚之心”这一点,也被最近的俄乌危机所印证。根据QuinniPiac的民调,共和党人对美国要远远比民主党人更加忠诚:如果美国遭到入侵,68%的共和党人会留下来和侵略者战斗,但是只有40%的民主党人会这样做:

尊重权威之心和圣洁之心就更不用说了。

 

(四)骑象人与大象

老乔和朋友们傻了眼。好在,一项他们以前做过的研究,却最终拯救了他。这项研究使得他们在经历了短暂的迷茫之后,决定诚实地公布自己的学术成果。

这个研究就是人类的一种特别的心理机制:用感性下判断,然后用理性为该判断找理由。俗称“屁股决定脑袋”。

在《正义之心》中,老乔为此做了一个比喻,就是“骑象人与大象”。大象是一种很巨大的动物,而且经常被无视(因此才有“房间里的大象”这个俗语),所以它象征着人的感性。而“骑象人”能说会道,象征着人的理性。表面上,是理性的“骑象人”在驾驭感性的“大象”。但实际上,是大象自己在走,然后骑象人不断地为大象找各种理由和借口。

老乔意识到,自己陷入了“骑象人”谬误,他竭尽全力想证明“保守派缺乏某些道德感”,但现有的一切实验证据都表明,保守派具有完备的道德感,反而是左派才缺乏特定的道德感。因此老乔决定诚实面对自己的内心:在这本《正义之心》中,他把“骑象人”的部分放在了最前面,并且以一个温和的左派学者的口吻开始了他的讲述。因为他知道,保守派通常不会拒绝温和的左派学者,但反过来可就不一定了。

老乔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也使得这本书获得了左右各大媒体的一致赞誉,这也是后话了。

 

(五)好莱坞电影宣扬左派价值观的另类解释

讲完了上面这些,我们终于可以对“为何好莱坞电影喜欢宣扬左派价值观”给出一个有趣且另类的解释了。

根据电影艺术的内在特点,我们知道,一部好的商业电影,其主旨往往非常简单,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罗伯特·麦基在《故事》这本书里面,多次强调了这一点。电影的主旨简单,而达成这一主旨的方式,才是考验电影编剧和电影导演的艺术造诣。

这样一来,在“只能选择一个主旨”的情况下,任何好莱坞编剧或导演,都将面临和文章一开头的“餐馆老板”一样的处境:潜在的客户中,有一半人都是“味盲”,只能品尝出酸和甜两种味道,那么最安全的方式是什么呢?当然是以“酸”或“甜”为主打。同样的道理,假设左派和右派各自占据一半,那么由于左派是“道德味盲”,只能品尝出“关爱之心”和“公平之心”这两种道德味道,那么出于商业考量,编剧和导演自然就不太敢以另外三种道德味觉为主打,毕竟电影是一锤子买卖,它不像餐饮业能有“回头客”一直养活着你。

 

(六)两个扩展问题

接下来我们讨论两个扩展问题。有人说,三十岁以前不是左派,是没有良心,三十岁以后还是左派,是没有智商。这是真的吗?

按照老乔的统计,“道德味盲”的确和年龄成反比:年龄越低,“道德味盲”比例越高;年龄越高,“道德味盲”的比例越低。这是由多方面原因决定的,比如自1980年以来,社会风气逐渐左转等等。但有一个重要的生理原因,就是人类大脑要到25岁左右才完全发育成熟,所以年轻人的大脑功能,就决定了他们感知另外三种“道德味觉”的能力会差一些。再补充一点,25岁以前的人,“理性调节感性”的脑功能也没有完全成熟,这就是为什么投票权都有年龄限制。俗语“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请注意,并不是说这部分大脑发育成熟后,人就一定可以变成保守派。“大脑发育完成”只是意味着这个人具有了“感知另外三种基本道德味觉”的能力,并不意味着该人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瞬间变成保守派。每个人都有手,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钢琴家,对不对?

另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是,左派的“公平”是指结果平等,而右派的“公平”是指机会平等。这一点在老乔的书里也提到了。所谓“机会平等”,老乔解释为“镜像平等”或者“互惠平等”。“互惠”的英文原文是reciporical——这个词有些读者很熟悉,川普总统和大陆打贸易战的时候,多次强调要reciporical,不然不公平。

这个reciporical指的是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由于“公平”是左派和右派共有的东西,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训练”的方式,使得左派能真正理解“互惠平等”也就是右派的“平等”的含义。老乔给了一个很有用的办法。小孩长到一定岁数(大概3-6岁),由于大脑基本功能已经具备,就会经常产生某一类问题:他们会要求自己和父母拥有一样的东西。比如父母盘子里有3块肉,自己盘子里也得有3块肉等等。父母当然可以跟孩子说“你还小,吃不了3块肉,只能吃1块”。在“吃肉”这件事上,这么说也无可厚非。但在其他一些事情上,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比如说,如果父母决定买个新房子,小孩显然不能有平等的决策权。否则,三个小孩子算三票,父母加起来才算两票,三个小孩子随便一商量,这房子没准能买到撒哈拉大沙漠正中央。

针对这种情况,老乔建议说,父母可以提前引入“互惠平等”,也就是右派的“平等”理念。父母可以跟孩子说:爸爸妈妈挣钱,为家里做贡献,所以爸爸妈妈当然可以全权决定像“房子买在哪里”这种重要的事情,孩子们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都可以说服6岁以后的孩子,因为6岁的孩子已经初步具备了“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的这种“镜像心理”的能力。所以右派的平等,又叫“镜像平等”或者“互惠平等”

 

(七)总结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话题。今天我们以“餐馆困境”开始,讨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一半客人都是味盲,只能尝出酸、甜两种味道,那么餐馆的主打味道应该怎么选。很显然,出于“扩大潜在客户”的道理,只能从酸、甜里面选。人类的道德感,和味觉、色觉没有什么不同,它都是建立在几种基本的要素的基础上的。因此,出于“扩大潜在客户”的理由,好莱坞电影也通常会在左派熟悉的两种道德味觉的范围内,选择电影的主旨。况且电影是一锤子买卖,别指望像餐馆一样,可以由一小部分忠诚的回头客来养着。

此外,由于人类的大脑要到25岁以后才发育完成,所以年轻人的“道德味觉”通常不如年长的人完善,这也是“年轻人容易当左派”的心理学原因。但是,哪怕是小孩子,保守派的道德感也是可以训练出来的。比如说我们可以训练小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具有右派的“公平之心”。这对于担忧孩子成为“华左”的家长读者朋友们,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18 thoughts on “譚今:好萊塢電影宣揚左派價值觀的另類經濟學與心理學解釋 (20220319)

  1. arm-cham-lo

    Inspiring! 難怪蕭伯納名言:「二十歲前不相信共產主義,你是沒理想的庸才。四十歲時還相信共產主義,你是一個沒腦袋的蠢材」。

  2. mliykglag1030

    谢谢好书介绍和好文分享!”道德味觉” 为理性看待和理解很多当前的和不同时代的社会问题,特别是价值取向不同的争执,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也为教育过程中的道德发展阶段给出了在特定条件下可灵活掌控的依据。

  3. USEU

    投票權設立在22嵗怎麽樣?不論多大年齡,左派只有兩種人:不是蠢貨就是壞蛋,或者既是蠢貨也是壞蛋。政治立場不僅和年齡有關,還跟家庭環境,成長背景經歷,所屬群體,宗教信仰,職業,收入等息息相關。
    Hollywood成立於1911年,大概是什麽時候開始左轉的?還有華爾街,矽谷也是極左派大本營,這又是什麽原因呢?

    • saga

      22岁还是太年轻了
      投票权不是天赋人权,必须要对社会作出过贡献才能享有
      私以为30岁且近期有缴税记录的人才有权投票

  4. ltyma417

    所以樂聖貝多芬特別偉大,他開創浪漫樂派,引導提升愛樂者的品味,絕不逢迎一般大眾,做人方面對王公貴族也絕不卑恭屈膝,是知識份子的楷模。

  5. fdsf

    这种就是为了证明对方比自己有缺陷的实验,到底应不应该称之为保守?
    我印象中的保守是“我们有什么,他们也有什么,只不过我们更侧重于重视哪些他更侧重于重视哪些
    另外我刚刚发现我非常敬佩那些从底层打拼上来的富人和在各个基层干过活儿了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经历过的人。
    我当然也很喜欢付出多回报多,反感的是付出多,回报没有,甚至还要承受委屈或者冤罪

  6. justastormcloaks

    扇耳光的的部分不知道是不是我理解能力有問題,讓我覺得很困惑。文中陳述“絕大多數人包括筆者在內,都覺得,扇男性朋友的耳光,畢竟比扇親爹要容易得多”,這不是證明絕大多數人(無論左右)是有“尊重權威之心”的嗎?不過之後就説到“是左派人士缺乏忠誠之心、尊重權威之心和聖潔之心”,感覺跳過的很多重要的信息來到了結果。那說左派缺乏尊重權威之心,那所以左派人士更多覺得扇老爸耳光跟扇男性朋友耳光是一樣的嗎?還是有更多其他的問題來證明左派缺乏尊重權威之心,但是文章沒有提到。

  7. crrcrrc

    我最喜歡的三部動畫片,Bolt,Zootopia,Moana,每個都看過很多遍,但很不理解為啥只有Zootopia最受旁人推崇。您的文章提供了答案。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