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尹公: 金观涛观念史讨论(尾声)中华文明的能力在世界文明中的定位 (20181117)

音頻下載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硅谷尹公,很高兴总和大家见面。这是观念史系列节目的最后一集。在这之后,我希望能开启一个新的短系列,就是华人家长应该引导孩子玩什么样的游戏。

今天我希望大家把前面所有的术语都忘掉,什么终极关怀、超越突破、现代性三要素、抗拒证伪等等,全都忘掉。我们来讨论一个大家内心非常在意的问题:近现代绝大多数科学文化艺术成就,都来自欧洲与美国。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文明应当如何自我定位?中华文明的能力,在世界各个文明中,算是能力很强的文明吗?

孤立文明 VS 文明群落

为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对能力和成就作出区分,因此,有必要做一个思想实验。有两个班级,第一个班级只有一个人,全凭自学;第二个班级有30个人,他们一起学习,而且考试的时候允许互相抄互相看。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个班级唯一一个学生考了75分,第二个班级30个孩子平均85分。你能认为第二个班级的学生,能力要强于第一个班级么?

中华文明是孤立状态下的单一文明,所以无论是政治制度设计,还是在科学技术,它都无法从其他文明那里借鉴有意义的成果,它只能拿自己既往的历史,做不完全的概括。而欧洲文明从一开始,就处在不同族群互相竞争的状态,因此,比较优秀的政治制度容易脱颖而出,科技、艺术、文化等也更容易互相借鉴互相提升。一个例子是,中华文明的春秋战国时代,恰恰是政治制度变化最灵活、文化上创新最丰富的时代,儒家、墨家、道家等主要体系均在那时创立并得到较大的完善。

这是我要说的第一点,孤立文明和文明群落是不同的。

论原生文明的的自我修养

中华文明很可能是唯一存活至今的原生文明。原生文明就是自发形成的文明。一般来说,原生文明倾向于用象形文字;受原生文明影响下而形成的次生文明(甚至包括日本),都无一例外主要用拼音文字(比如日文的平假名和片假名,本质上是拼音字母)。

原生文明很容易灭亡。我们之前讲过,如果没有终极关怀和在此基础上的超越突破,文明就缺乏健壮性和整合能力。一旦社会解体,很难重建。中华文明演化出超越突破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它很可能来源于周朝灭商朝时,某种意识形态层面的逆反。商朝崇尚现世的享乐,那么周朝就要简朴克制,不那么重视现世;除此以外商朝太过于强大,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周文王他们就不能搞基于血缘的认同(不然没人跟你干),只能搞基于“礼”也就是社会规范的认同。这样一来,中华文明就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第一个以意识形态来整合社会的文明。而西方社会直到近现代才有“意识形态”这种东西。我认为这不是偶然。

基于“礼”的认同,实际上本身就是文明冲突(商文明和周文明)的结果。它恰好拥有“便于整合社会”的特性,就留传下来了。实际上美国也可以用“礼”——也就是共同的社会规范——来整合整个社会。比如大家见面一定要问how are you或者how is it going,其实并不代表人家真的关心你怎么样,只是一种礼仪,一种社会规范而已。这个本质和鞠躬作揖一样,并不产生实际用途。那么比起基于血统、宗教等的认同而言,基于“礼”的认同更容易和现代性结合:只要把传统的“礼”替换成现代的“礼”即可。

文明的产出:文化

文明的产出是文化,文化对其他文明的影响非常深远。以艺术为例,目前的八大艺术是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电影,还有个第九艺术,就是游戏。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一段窗口期,在这段窗口期,这种艺术形式被体系化,使得艺术家们可以极大地扩展其可能性,在相对短暂的一个历史时段,爆发似地创作出缤纷多彩的艺术作品。比如音乐,祖师爷是巴赫,不过音乐的窗口期其实是从十八世纪末贝多芬往后,音乐学院纷纷建立,直到十九世纪末民族浪漫派时期,窗口期结束。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所以如果想在这种艺术形式中占据一席之地,就一定要赶上窗口期。

游戏作为第九艺术,其体系化并不由西方世界主导。这在九大艺术中是唯一的。游戏的体系化是日本和美国分庭抗礼,日本的贡献更大些,美国在商业上更好些。《超级马里奥兄弟》及其设计师宫本茂,相当于音乐界的巴赫,有祖师爷的地位,每个人都知道。尤其是咱们这节目的读者朋友,不管你是几零后,应该没有不知道《超级马里奥兄弟》的。最近任天堂出的《塞尔达·荒野之息》相当于贝多芬的前半段,就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东京Atlus出品的《女神异闻录5》(也就是Persona 5),则相当于“开浪漫主义之先河”,和贝多芬的交响曲一样,这部游戏作品所有素材高度统一,并且具有感人至深的崇高精神力量。日本和美国纷纷设立游戏制作专业,则相当于贝多芬以后肖邦、勃拉姆斯的时代音乐学院纷纷建立。所以我们现在赶上了人类第九艺术也就是游戏艺术的窗口期,这是很幸运的。

中华古典文化,和写作相关的部分比较发达,比如唐诗宋词。但是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唐诗宋词的学习曲线比较陡峭,必须要先学习汉语才可以。这一点就不如古典音乐,音乐是世界通用语。当然了,绘画、雕塑、游戏也是。

中华文明的自我定位

现在我们讲一讲中华文明的自我定位。我们总结一下,上面其实讲了两个问题: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发展能力,就是抽象层面上的文化输出能力。而生存和发展,显然也是文明的两大动态主题。

生存能力

我们先说说生存能力。游戏界有个有趣的规律,新成立的游戏公司,绝大多数(可能有90%)连一个作品都做不出来就倒闭了。所以但凡能作出作品的,已经是前10%了。原生文明也是这样。孤立的原生文明,绝大多数都灭绝了,比如玛雅文明,比如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等等。中华文明很可能是唯一连绵至今的原生文明。从这个角度讲,中华文明的生存能力没有问题

发展能力(文化输出能力)

那么中华文明,特别是其中儒家体系,其发展能力(文化输出能力)又如何呢?我们讲过,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它的窗口期,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中华文明错过了古典音乐的体系化,错过了古典绘画的体系化,当然我们也可以说它自己闭门造车发展出了一套不成熟的架构,但的确和西方对应艺术形式相比,是有所欠缺的。这个并不是古人的责任。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华文明错过了电影艺术的体系化,这个的确是现代人的责任。现在,游戏作为第九艺术,正处在体系化的进程中。日本,作为实现了现代性同时了保持儒家传统的国家,以四片小小的岛屿、单一的文化背景、1亿人口,在游戏艺术上竟然可以和欧洲+美国分庭抗礼,这体现了儒家体系的变体在和现代性结合之后,在艺术上爆发出的惊人的创造力。如果我们仍然以“电子海洛因”来诋毁游戏艺术,中华文明很可能再次错失游戏艺术体系化的末班车。

儒家体系的文化输出能力没有问题。理由很简单,儒家体系是高度道德导向的。很多日本人把自己从事的职业当作信仰,甚至达到了夸张的程度。其实这是儒家体系以道德为终极关怀的个人化体现。这一点和欧洲、美国是不一样的。如果艺术创作者能保持这种内化的道德,使之成为信仰,那么创作出高质量的艺术作品其实并不难做到。当社会完全实现现代性三要素的整合后,这只是个和“人口基数”相关的概率问题而已。

中华文明的未来方向

两次融合的结构性问题

之前讲到两次冲击与大融合。一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次是清末。我们看到在两次融合中,华人社会的观念系统的深层结构一直保持不变。这种深层结构一直在阻碍现代性。所以我们要和金观涛老师一起,把它摆在桌面上,让更多朋友意识到它。

第一个是,道德应该部分地退出社会组织,让位给“正当性”,也就是不好也不坏的第三极,从而使“个人权利”成为社会的基石。大家记住两个例子,一个是中国人有权利周日在家里看爱情动作片;一个是美国孩子有权利通过念书、拿文体奖项、打篮球来改变自身命运,并在这一过程中不受系统性歧视。那上面讨论的第九艺术(游戏),它同样是一种正当性。好的游戏作品可以让人的精神得以升华,不好的游戏作品则让人变得更加空虚。这是我们的第一点,道德应该部分退出社会组织。

第二个是,要用二元论来代替传统的一元论思维。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不要什么事都往终极关怀上面扯。就事论事,不要就人论人,更不要拿道德绑架别人。具体到社会系统的设计,应多考虑连贯一致性和可实现性,不要过于在意那个意识形态自我鼓吹什么。

未来的方向

中华文明独特的地方,一个是常识理性,一个是对道德的追求。常识理性告诉我们,自然现象天然合理,人之常情天然合理,这是我们的“地气”。对道德的追求则是“诗和远方”。二者比较平衡,所以中华人倾向于不纠结,这是很好的。只不过,道德上的追求也应当用现代性三要素加以检验,更确切地说,可以用萧茗女士那一集特别节目里提到的“无知之幕”加以检验,以避免那些吃人的道德成为社会规范的一部分。“无知之幕”是一种可操作的、实现社会共识的方法。比如“不许杀人”,到底要不要这一条呢?你站在无知之幕背后,你只知道自己跳进去以后会变成(或者附身在)某个活人身上,你并不知道这是个男人、女人、强壮的人、弱小的人、有武器的人还是赤手空拳的人,所以如果你不想被杀,就应该支持“不许杀人”这一条。从另一方面讲,“不许堕胎”就难以通过这种理性推演,达成共识。因为但凡能站在这里讨论这个问题的人,已经没有被堕胎的危险了。

 

对道德的追求可以让人不那么靠近其他人的边界,为人与人、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交往留有余量,这也是一种留白。对比美国汽车工会和日本工会,就可以发现这一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汽车工人工会势力急剧膨胀,开始反过来欺压资方,导致汽车工厂纷纷用脚投票。这成为美国汽车业就此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在日本,工会和资方尽量体谅对方,一旦发生困难,资方管理层往往率先降薪,工人也适当降薪。我认为,在制度的缝隙,对道德的追求可以让这个系统更有弹性,更有人情味

传统意识形态的现代化调整

中华传统文明适应现代化的困难恰恰是,最需要调整的是我们的认知体系的深层结构,而不是表层结构。这在世界文明史上是非常罕见的。表层结构的所有东西,包括文字、诗词、语言、礼仪等等,都可以保留而且应当完全保留。但这背后的观念,最深层的思维定式,一元论和意识形态的抗拒证伪机制,必须要彻底抛弃。如果找不到问题所在,其解决方案只能是适得其反,比如文革——它否定了所有不该否定的表层结构,比如传统文化,比如文字,比如礼;但其核心,则是基于一元论和意识形态一体化的残酷的文字狱和宫廷政治斗争。这恰恰说明,五四的反传统并不能达到其设计目的

今天,时隔100年,互联网上再次兴起“脱华”浪潮。和五四不同的是,那些人比100年前的先辈更缺乏耐心、更缺乏抽象理论建构能力:几万字的长文化作100多字的推文。除了情绪化地表达以吸引眼球外,几乎没有任何有效论证。他们认为,因为无法判断“华”的哪一部分好,哪一部分有毒,所以就全部扔掉,他们是这样的以“华”为耻,以至于不会让自己的孩子接触任何跟“华”有关的东西。100年前,留美幼童容揆,做了同样的选择。他面对自己的叔叔、留美爱国教育家容闳的期盼,选择了此生此世为在美国的华人服务。然而他娶了一位美国白人女性,并且从那以后,他深深地以华为耻,他拒绝让自己的孩子沾染任何跟中国、甚至中华有关的东西。随后,他的那些孩子也纷纷和当地的白人结婚并组建了家庭。

在我看来,脱华论无法解决其逻辑的苍白和论证的无效。因为无法判断“华”的哪一部分好,哪一部分有毒,就全部丢掉吗?可问题是,任何轴心文明的观念系统都有以现代人的观点看极不人道的地方。不是吗?在你们推崇的希腊-地中海次生文明,苏格拉底是怎么死的?在你们推崇的欧洲文明群落,布鲁诺等反抗者是怎么死的?在你们推崇的美国文明,陈果仁是怎么死的?所谓脱华论,无非是五四“局部价值逆反”的山寨性重演而已。那么,你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宣扬那些已经被社会实践证明是根本不可行的东西,这种做法,和世界上那些列宁主义政党又有什么区别呢?

100年过去了,人类进入了21世纪。容揆的子孙在美国生根发芽,也已经超过100年。西方社会价值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样性作为道德上的“好”,走入了人们的视野。有一天,容揆的曾曾孙女——那是个金发碧眼的小姑娘——来到了演讲台。她拿出了曾曾祖父的东西,告诉全校,自己的曾曾祖父来自中国,并且,她为此感到骄傲。

最后,请允许我用金观涛先生的一句话作为总结:只要对思想变迁有历史感,认真地去了解我们前辈的思考和尝试,就会发现那些为了解救当今中国所面临的道德沦丧、终极关怀缺位而作的种种急就章,是多么苍白无力。

好,那么感谢每一位朋友的一路相伴,也感谢文昭先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分享交流观点的平台。让我们下一个系列节目再见!

 

42 thoughts on “硅谷尹公: 金观涛观念史讨论(尾声)中华文明的能力在世界文明中的定位 (20181117)

  1. Yijing Iching

    我相信硅谷先生的這篇“尾聲”將會是整個“金觀濤系列”中討論最熱烈、熱鬧的。

    首先,對中華文明屬於孤立文明的結論不同意。無論從理性上分析還是考古的證據以及現代DNA技術的支持,都說明中華文明乃西來之文明。殷商、周人均自西亞、北非地域而來,源頭都是蘇美爾文明。

    其次,文化的概念更寬泛,文明屬於文化,而不是相反。

    • SiValleyMrYin

      谢谢您的回复。

      有关“孤立”,应该是我没有讲清楚,这里补充说明一下:

      “孤立”是指,在秦-汉统一政权建立后,除了佛教传入、近现代西方思想传入这两次,中华传统社会在文学、音乐、绘画、科技、政治制度等方面【较少】受其他文明的影响,并且和其他文明的交流的强度【不是很高】。

      而欧洲各个政权则不同,他们甚至可以到A国人通过通婚成为B国国王的地步,可见这种交流之频繁。

      所以这里“孤立”是指:

      1)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的上述的交流的多寡、频繁程度,它用”多“和”少来衡量;而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按“有”和“无”来衡量。

      2)它的描述范围是“秦-汉往后统一度比较高的各朝代”,并不是指商周。我文中有一句话,“中华文明的春秋战国时代,恰恰是政治制度变化最灵活、文化上创新最丰富的时代”。实际上周朝诸侯林立,各自有各自的文化,人们的多样化程度很高,仍然保留一些部落制的东西。这个其实有助于文学、艺术、思想、制度的碰撞与创新。

      3)它是和“欧洲文明群落”对比后得出的,相对欧洲文明群落互相之间的交流,中华文明较为孤立、和外部交流较少。

      • Yijing Iching

        謝謝您的回复!在文昭先生這裡非常好,認識到很多新朋友,學習到很多不同的知識,最可珍貴的是可以不受意識形態與強權恐嚇的思想交流。這真是太讓人感慨了,能用中文自由交流的地方,居然是在所謂“中國”之外,並且,是在人類文明高度發達的二十一世紀。

        • SiValleyMrYin

          的确很让人感慨。所以说系统塑造人性,其实华人之间,完全可以产生高质量的讨论。

    • 楔健

      @Yijing Iching 文明当然是一个更宽泛和更底层的概念,从历史学的角度看, “文明”是人类社会诞生的根本标志,是人与动物的分野。而“文化”则是从属于文明的一个次级概念。我们可以说“文明创造了人类”,但不能说是“文化创造了人类”,相反是“人类创造和发展了文化”。

      • Yijing Iching

        @楔健 這個,怎麼說呢,要不你再查一下,然後也再和其他人討論一下?謝謝你的回復。

      • ddong

        “文明”是人类社会诞生的根本标志,这个观点基本不错。“文化”则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与所处的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存续、相互影响的一种关系,是人类于自然、社会中基于生存的一种与外界环境形成的关系总合。所以,从时间维度讲,文化早于文明;从范围角度讲,文化广于文明。
        个人观点。请多指教。

  2. 正义者

    个人观点,所谓的社会共识,要让大家逐渐看到,并认识到另一种可能。为什么要法治?为什么要自由?为什么要宽容?为什么要监督权力?为什么要共赢而不是赢家通吃?丛林社会和囚徒困境的局限性在哪儿,正是在于囚徒困境考虑的是单次博弈,而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生,则是复杂的多次博弈。在这崇尚丛林社会潜规则与血酬定律的世界中,只有寻找共识,建立规则,才能在复杂的多次博弈中获得利益的最大化。所谓最大的自私是无私,因为无限合作的社会比一直背叛的社会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更好,所以我们要法治,而惩罚破坏规则的人才能让个体的自私利己和真正的无私利他有机融合起来。从历史来看,儒家的理想追求和欧美的乌托邦设想的并无高下之别,都是极具道德与情怀的。但从历史来看,只有保护了个人权利,监督了掌握权力之辈,实施了言论自由,所谓“大同”的乌托邦才有实现的可能!

    • SiValleyMrYin

      谢谢您的讨论。

      实际上文昭先生网站上的各位作者和网友正在做的,就是“建立现代的华人世界的社会共识”这件事。也很高兴您能参与其中。

  3. nowback

    完全赞同,说到了深层本质
    提一个问题,如何做到用二元论来代替传统的一元论思维?
    传统的二元论柏拉图那种,意志实体和物质实体组成世界,受唯物一元论影响深远的国人无法理解。不是否认,量子力学看起来都更接近二元论。而是无法说服自己。是仅借鉴二元性思维?
    还是说是用二元论代替传统的道德一元论?这个确实很好理解。而所谓的唯物一元论,我认为这就是废话,马克思自己本身没有什么学术研究,他的学术研究就是把当时几百年科学形成的各个领域的普遍共识总结出来,然后统统装到社会结构中去,比如生物领域达尔文,科学求知领域的唯物,如果马克思生于爱因斯坦以后,估计都会把相对论也装在社会结构中。。马克思的错不在于他的东西出处有多大错误,而在于他把所有的东西哪怕所有人都认为正确的废话都放在制度设计中,这就大错特错了。

    • SiValleyMrYin

      看来您也意识到马克思体系的问题(之一)了。

      二元论是指,信仰的终极关怀要和现世理性分开。讨论现世问题(比如小到到底要不要修一条路,大到该不该搞某种配额),不要扯终极关怀,而是从技术角度出发,多探讨这样设计合理不合理,后果是什么,有没有历史上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等。

      • nowback

        原来您说的二元论是这个意思,我还以为要我去相信维基百科那个二元论。
        那如果是指这种二元论,终极关怀和现世理性分开,就不是个人的问题,个人顶多培养这个观念。还是国家社会的问题,现代社会就具备,传统社会就不具备。
        我之前还问过您日本是不是二元论思维,日本作为现代性的社会,终极关怀和现世理性肯定是分开的呀。所以日本动漫中的艺术创作,很多热血主角都不是好坏指向而是坚持正当性的行为,大陆观众觉得很酷很吸引人。

  4. 楔健

    “道德应部分退出社会组织,让位于正当性。”这个提法容易产生歧义而引起争议。因为所谓 “部分”是一个定性名词,却有定量的倾向,人们会问多少为 “部分”?这样就会为一个无法界定边界的问题而陷入争执,从而把问题引入歧途。我以为“正当性”与“道德”不属于不同层级的问题,正当性更类似于“法治”,是一个社会的底层架构,而“道德”则是一个在底层架构之上的一种更高层级价值判断追求。也就是说“正当性”与“道德”就不应该产生冲突,它们本来就不是同一层级的东西,这就是中华文明一直以“道德”抹杀“个人权利”的结构性成因。

    • SiValleyMrYin

      谢谢回复。

      “部分”一词单从本文语境看,的确会产生歧义。实际上它后面是一整套重定义,这个只能参考整个系列了,不太容易在短短几分钟里说明白。

      就目前而言,总的建议是,我们作为华人,在作出道德判断时不妨三思而后行。

  5. 楔健

    文明当然是一个更宽泛和更底层的概念,从历史学的角度看, “文明”是人类社会诞生的根本标志,是人与动物的分野。而“文化”则是从属于文明的一个次级概念。我们可以说“文明创造了人类”,但不能说是“文化创造了人类”,相反是“人类创造和发展了文化”。

  6. bpxie01

    硅谷尹公对历史研究的态度十分值得肯定。但是金观涛的学术主要成就是超稳定论,在真正的历史人文大家中并不十分出彩。可能对于80年代后思想成长起来的人,“四大青年导师”是个仰望的光环,情感上难以超越。其实真正要研究华夏道统和现代文明,世界文化,可以多借鉴四大史学家:陈寅恪,吕思勉,钱穆,和陈垣的著作,或许能对华夏文明有深层次的理解。进而建立文明自信,同时指正文化缺失,对华夏道统如何升华成为有包容,竞争力的现代文明或许更有积极意义。

    • SiValleyMrYin

      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有机会我会和大家分享一下。然而自己并非史学研究者,所以顶多也就是抛砖引玉一下。

      但是从我的角度看,我认为金观涛先生的体系更值得分享。我们已经看了太多史学家治史,然而从交叉学科出发(三论本身就是横跨工程和哲学的交叉学科)、从另一个视角看待历史,这是我们特别需要的。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其实很缺乏工程精神,无论美国还是中国,都是这样的。观点极化越来越严重,偏离常识越来越远,所以我们其实需要这种从工程的视角看问题的态度。

      金观涛先生在史学方面,当然无法做到像传统史学家那样专业,这也是“杂家”的问题——文昭先生也讲过杂家很难做到专一精熟。但“杂家”思考问题的角度,往往特别值得探究。

      希望这些能解答您的疑惑。

    • celtsman

      我的看法是,錢賓四的很多主張未免過於狹隘了,而且方法論上也有所欠缺。暫且不討論考古學推翻了賓四的孔丘早於李耳的主張(這個問題我反倒是非常讚賞賓四所使用的論述方法,然而終究不能對抗考古實物),賓四關於清帝國是所謂狹隘部族政權的大段理論,就是比較明顯的先樹立固有觀唸再想辦法斷章取義地證明的套路。
      賓四對於清室的看法,可以說完全源於自太平天國到辛亥革命時期兩廣特有的排滿情緒,而有趣的是,越是滿漢差異不那麼明顯的地方,這种觀唸上的對立反而更加明顯。真正在華北、關中這些滿漢雜居程度較高的地區,滿漢种族主義反而沒那麼嚴重。
      我的看法是,賓四所代表的是民國初年的民族主義思潮,這种思潮完全符合《想象的共同體》的全部定義,是為了政治需要而人為搞齣來的思想文化,本身其實就有一個很短的保質期,隻能作用在特殊的時間和空間範圍內。另外,賓四的論證方法其實和乾嘉樸學的治學理唸高度一緻,隻是脫離了傳統先秦經典的範疇,因此,我認為年輕人如果要學習歷史觀唸,應当先學習張蔭麟、三陳(三立,寅恪,垣),把梁任公和錢賓四等人這類帶有強烈政治性的學者放在稍後的位置。

  7. linger

    刚才看评论有提到的金观涛先生的学术成就就是“超稳定论”,这是金先生和他的夫人刘青峰在三十年前的作品(90年代初就基本建构完成了)。近三十年来金先生和刘先生长期居住于港台,当然更因为学术氛围变化的缘故(重实效重具体),许多人并不了解他们现在的学术成就。实际上他们的研究已经走到非常远地方。如果说超稳定结构理论是他们的学术大厦第一层,那么这个大厦现在至少已经在三层以上了,每一层都对对上一层有极大的突破,而不是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简单的介绍下:
    第一层:超稳定结构,代表作《兴盛与危机》、《开放中的变迁》(90年代初期完成,但2011年方能在内地出版);第二层:思想和观念研究,代表作《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毛泽东思想和儒学》;第三层:轴心文明的研究体系,代表作:《探索现代社会的起源》、《中国思想史十讲》、《历史的巨镜》。这些是个人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分法,其实也可以按哲学科学的层次分为第一层:系统哲学,第二层:思想史研究,第三层:社会历史体系研究。不论哪种分类,随着我对金先生的著作阅读的深入,愈发的感到其思想体系的宏大与严整。
    喜欢者自会喜欢吧,人类演化体系中一个最关键的设计是其普遍心灵(思想与观念)是自有演化逻辑的,很难被某种类型的思想所直接影响,这个“设计”提供了演化道路上的足够冗余,但也使得观念上的演化难免会走弯路,会有试验的成本付出。其实并不是思想家可以改变历史,是人们的普遍心灵的变化改变了历史,而人们的普遍心灵是不能够直接被知觉的,伟大的思想家可以将这种普遍心灵标识出来,如果某个时代没有了思想家,很可能是人们的普遍心灵是沉寂的,那么这个时代将是可悲且危险的。

    • SiValleyMrYin

      您的理解和我一样。把“普遍心灵”(其实也是某种集体潜意识)标记出来是必要的。不然,就算拆了房子,还会重新盖一个一样的出来。

  8. 虞超

    我到網上找到《毛泽东思想和儒学》,粗略瀏覽了一下。看到金先生用馬克斯·韋伯的理論,用烏托邦描述毛澤東的大躍進,說中國文化有烏托邦精神。

    從思想、文化角度談論毛澤東,不談《商君書》、《韓非子》,就沒有說到點上;從實踐上分析毛澤東,如果沒有看到人民公社、生產隊類似秦編戶齊民、沒有看到“除四害”,敲鑼打鼓殺麻雀是效冒頓(發音“墨獨”)鳴鏑之故事,就不能說有見解。

    毛自稱“馬克思加秦始皇”,金先生歸因於中國文化中的烏托邦精神。毛共人為製造的大饑荒中死去的四千萬人,是因為死者有烏托邦精神,故此自己把自己餓死了,還是毛澤東用法家思想和手段製造了慘絕人寰的災難?

    中共九十年來,於民眾則殘賊奴辱,於河山則竭澤而漁;以億兆血肉,媚外以自存。舍暴政而言文化,避暴君而責黔首,竊為智者所不取。

    中華文明沒有找到與世界合適的接口,這是事實;如果施加暴政者因此就能雙手沾滿鮮血,指著儒家說是他們讓我幹的,難杜天下悠悠之口。秦始皇暴政,直接坑儒,“偶語詩書者棄市”;漢武帝儘管檯面上“獨尊儒術”,晚年《輪臺罪己詔》也沒讓儒家背黑鍋。到了中共這裡,慘絕人寰的事自己幹,傷天害理的黑鍋讓儒家背、讓中國文化背、讓天主教聖人加英國大法官托馬斯莫爾背,我看這暴政者也是“黃鼠狼下耗子,一窩不如一窩”。孫悟空罵豬八戒“一人作賊就要攀上一牢人”,其謂中共歟?

    當年九十多歲的轅固生對心虛不敢直視他的公孫弘說,「公孫子,務正學以言,無曲學以阿世」。此語震動人心兩千多年。為學者當深思。

    • SiValleyMrYin

      虞超这个长评,质量很差。要么是大段地煽情、情绪化地控诉共产党的罪恶;要么是极为武断的论述,诸如“不谈XXX,就没有谈到点上;不说XXX,就不能说有见解“。

      然后,这些都是仅仅建立在“粗略浏览一遍”(虞超的原话)的基础上的。而且粗略浏览的还不是1500页的原著,而是几乎风马牛不相及的一篇讲话稿似的边角小文。

      就算你已经离题万里,不讨论1500页的专著而是讨论一篇边角料讲话稿,你的讨论也是不合格的。人家题目叫“毛思想和儒学”,要求人家跑题谈法家著作(比如《商君书》),实在显得很奇怪、而且极不自然。你自己喜欢跑题,请不要把跑题当好事,要求别人非得和你一样跑题。您自己长了痔疮,也要求别人一起长痔疮是么?

      下面好好回答一下:

      首先,金观涛先生没有把中华文明无法适应现代化的问题一股脑推到儒家体系上。其次,金观涛先生作为四大导师之一、最早签名要求释放魏京生的人,主要学术著作在自由时期的香港完成,完全没有阿谀当局的心理动机和必要。

      至于您最后一段,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您是在暗示金观涛先生人品有问题,是“曲学以阿世”,对吧?如果是,那实在太令人遗憾了。因为这已经完全不属于正常的文艺批评范畴了。

      作为一个50岁的上了年纪的人,请你自重,不要做这种缺乏家教的事情。更不要让我这个30多岁的年轻人,一遍遍掰开了揉碎了给你讲这种1+1=2的简单道理。

    • Paul.Sun

      个人觉得中华文明没有解决几个根本问题。
      一是多样和有序的问题。所谓一放就乱,一收就死。周而复始,绵延不绝。
      二是个体和集体的问题。都是强调个体要服从集体,而且常常是要求绝对服从。这样扼杀个体,扼杀活力的文明只能走向衰亡。
      三是道德和规则的问题。道德要求会被滥用,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制造出来,成为限制,打击一部分人的手段。一定要依法治国,按规则办事。
      四是科学与玄学的问题。科学是方法论,假设,实验,求证,结论,再质疑,再求证。过程中都是用数据说话。玄学是提出一套理论,然后用它来解释世界。

  9. celtsman

    感謝尹公先生的精彩講述,關於這個問題,我有個粗淺看法,那就是人類進步的關鍵是交流、衝突,而隻有在這种模式下,才有可能發展齣形式多元化的競爭。
    從蘇美爾城邦聯盟到現在,實際上這种激烈的競爭隻發生在地中海沿岸地區,美國的興起把地中海文明中心擴大到了北大西洋中心,但是核心的文明沒有發生斷裂。但是例如南北美原生文明、中南非洲、北亞、南亞、東亞甚至東南亞都缺乏這种原生的、自發性的競爭機制,所以就導緻了這些地區的社會演進存在原生的上限,達到了這种上限,就極難按照自己的原動力去繼續變化。所以這就和黑格爾關於東方的主張暗和。而在面臨地中海北岸的文明的巨大衝擊時,這些文明都沒有任何對抗的能力,所以就要掛羊頭賣狗肉地學習地中海文明的部分長處。但是原先的內核並沒有徹底覆滅,所以中國今天要瘋狂地鼓吹所謂中國特色,而昭和二十年以前的日本也要瘋狂地鼓吹大日本主義和黃种人的亞洲,在我看來都是同理,屬於初步完成現代化之後的強烈反動。

    • celtsman

      不過我最近撰寫東南亞的國別史,意外地發現当地的主流派系,例如緬甸、高棉、暹罗甚至越南,本質上其實都是南亞和東亞文明發生交會之後的產物,所以在這些國傢,移民文化本質上就符合当地的主流價值觀,所以在近代以來東南亞接受北地中海文明的速度和程度都超過了除日本和奧斯曼土耳其之外的其他亞洲地區。

    • SiValleyMrYin

      谢谢回复。

      补充一下,其实文明不断交流还有个好处,就是社会系统设计的各个方面存在着渐变的可能。大家互相学,互相提升。

  10. sunshining

    感谢硅谷尹公兄的同时,提点意见:一、不要老是在节目里自我婚介好不好?玩笑开久了就没趣了;二、难懂的术语太多,讲的东西比较艰深不容易消化,远远不如文昭先生讲的那么容易理解,sorry我是大陆的,理论层次不高,难以听懂您的讲解还请见谅;三、吐字发音让人感觉有点幼稚、另类,听着不舒服。对比了好几位特别节目讲者,最喜欢听文昭先生,其次喜欢惊风堂、道理,文睿和万女士也不错,最不喜欢听萧茗女士和硅谷尹公兄讲的东西。非常抱歉,个人意见,冒犯之处,还望见谅。

    • folk

      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冒昧也说几句。
      我的理论层次也很低,我觉得硅谷尹公兄讲的很好很合我意,很有想法很有创意。
      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学习的,有些听不懂觉得艰深是很正常的,正好发己深省。
      我希望在这里听到学到的是能让自己耳目一新的奇崛之语。
      能像文昭老师那样深入浅出的风格当然很好,受众广些。
      硅谷尹公兄的一些术语也许对你我来说比较艰深不容易消化,对另一些人说不定还嫌过于“浅显”呢。
      而且以“吐字发音让人感觉有点幼稚、另类”为由稍显牵强。先不说对此各人有各人的好恶,就算象央视播音员字正腔圆庄严肃穆又如何呢,关键是内容。
      注意力在此未免有些舍本逐末,买椟还珠了。
      您对自我婚介也太敏感了吧。别人合理追求幸福的权利还是不要干涉的好。

      • sunshining

        谢谢您的批评!澄清几点:一、自我征婚没什么,但在此平台发表并且次数较多就有偏离主题之嫌,您可能感到有趣,我却觉得无聊。所以您可以批评我敏感,但误以为我干涉别人合理追求幸福的权利就明显反应过度了。这个平台是在得到文昭先生允许并且以合情合理为前提的基础上听众可以畅所欲言的小范围公众场所(可能用词不完全准确,应该是文昭先生授权下的个人所属公众平台),提出个人意见不代表干涉私人权利,况且既然硅谷尹公兄都能把他的私领域公开发表到这个平台上,为什么又不能接受别人的质疑呢?二、我也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学习的,我从听文昭先生的第一期YouTube视频、第一次加入文昭会员网站开始,都是抱着小学生的态度以仰视的方式对待每一期节目的(不管是文昭先生自己的节目还是网站内其他讲者的节目,我不知道这些讲者跟文昭先生是什么关系,如果是友情义务帮忙,我更会对他们的人品钦仰有加),但小学生也能给老师提意见吧?总不能觉得老师讲得不好还硬要违心说好吧?我不知道您是不是也是大陆的,您的发言让我觉得像在听中国大陆的专制教师讲课,不允许发表不同意见、只能被动接受,我认为这是不好的。三、可能您说得对,我过于计较硅谷尹公兄的吐字发音是有舍本逐末之嫌,也许是连带感受吧,觉得内容听得不满意就无辜牵连到吐字发音了,再加上硅谷尹公兄每次自我征婚时的语气,我真的有种在听幼儿园小朋友过家家时的嬉闹的感觉,硅谷尹公给我感觉就像个没长大的男孩子。不过,在这里我还是要向硅谷尹公兄致歉,有所冒犯之处还请见谅、万勿介怀。

        • folk

          呵呵,我只是对您的意见谈些个人看法而已。
          抱歉给了您 “专制教师不许您提意见” 的感觉。

  11. tianxiejack

    这文章很不错,但是似乎没有讲的特别清楚

    1、我们是原生文明,我们的思维模式是象形的,我们的文化核心就是文字,从文字发展起来的书法,诗词,文学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的核心。

    2、道德一元论,道德绑架,虚伪道德确实是大问题,但这实际是内法道外儒社会政治模式的结果,是民间无为而治+儒家道德秩序,官场成则为王败则为虏,不分青红皂白赢家通吃的结果。中共刚建立时是秦始皇+马克思。因为中共运用了西方而来党的组织形式,因为现代交通通讯的便利,让道法的统治深入社会每一个角落,因为儒家被打倒,因为共产主义也成了遮羞布,因为重商主义,现代的中国是秦始皇道法和法西斯党国主义相结合+重商主义(物质主义)。现在的中国人还是生存主义明哲保身主义之下发展起来的无原则实用主义+家庭习惯+恐吓统治下的2000年专制统治形成的奴性性格。不单单是要让道德给社会给个人空间,实质是奥威尔式统治不给义理空间,是道德本身已经没有道德,是无原则的实用主义在岸物质主义不在乎义理,整个社会不给义理也不给离岸,不给个人的权利应有有的尊重空间。西方商业文明只是让道法适当的退出民间经济生活,并没有带来实质的契约精神,也没有改变道法在民间社会生活的统治,它只是恰好发挥了中国人无原则的实用主义和物质现世享受主义,一种成本与收益的精明主义。

    3、改变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层面去思考,一个是改变两千年道法统治传统,实现宪政,让宪政法治给人给社会空间,保护个人团体权益。其次虽然无法建立起离岸属灵体系,至少通过法治可以推动义理在民间的复活。

    4、54运动要民主要科学,可是没有要法治,这场运动打破了传统,给共产主义提供了空间,发挥出了我们这个文明最血腥的本能,一种无政府主义状态下的成则为王败则为虏的强盗精神。经过100多年的历史沧桑,道德已经是这个民族奢侈的追求,也只有在实用主义基础至上建立起宪政法治社会,可能给道德与文化的复兴提供足够的空间。

    5、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一些传统生活方式,像水乡建筑,不单单是中国人喜欢的,外国人也喜欢。但是简体字改造之后,中国人已经逐渐远离象形文字的思维本能模式,因此传统的文字为核心的书法,诗歌,文学艺术,甚至山水画也渐渐的没落了。

  12. season617

    你说中国文化是罕见的原生文明,不好意思,请问当今的中国到底还剩下什么真正的中华文明?你说的八大艺术形式基本上全部消失,道德沦丧,信仰缺失,中国人现在信奉的只有两条:丛林法则和金钱至上,基本上和动物差不多了, 所谓的文明剩下的只有糟粕,看看现在复活的国学班女德班,简直是羞耻,还妄谈什么原生文明?现在并不是我们应不应该抛弃中华文明的问题,而是中华文明早就被中国人抛弃了。现在的中国完全就是文化的沙漠,抱残守缺不是出路,就像刘晓波说的,中国人只有被殖民三百年才有希望。

  13. Tjzhyii88888

    我不太清楚尹兄关于道德与社会组织的观点是什么意思。如果将道德界定为一定阶段的人类一般共识,则道德与风俗可以比较其观,则道德本身就是不断变化的也自然与当时的观念向结合。而如果说中国的传统道德甚至更近一步讲说是中国的所谓礼法秩序。那又是一个很庞杂的话题。自1949年以前其一直作为中国社会治理的有效治理手段,断然谈去除恐怕并不适合中国自身的情况。实际上即使中国已经深深的融入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社会但是中国传统礼法,制度,观念,意识形态等等还是在影响着中国的一代又一代人。不管当事人是否真的意识到了。因为一下人类普遍的基本需求,衣食住行在中国社会还是依循着传统社会的发展环境进行。

  14. Mastermind1981

    我對現存八大藝術加上尹公的電子遊戲之第九藝術説法有所質疑:先不論這說法是西方近代才逐漸產生的,尹公"過了這個村沒這個店"的"窗口期",其實有強烈目的論及線性史館的色彩,和尹公所崇的演化論有點出入。以繪畫為例,近代西畫的單點透視與中國水墨的多點透視本來就是不同典範,背後的本體論丶認識論丶方法論都不同,本是不可共量,是在兩條路上。其他音樂丶建築等等亦復如是。
    另外金觀濤先生沒有對陳寅恪及雷海宗兩位先生的學説向上溯源,至史賓格勒《西方的沒落》這種文明季候學説。文明季候學説才是劉仲敬中國解體論的論述根源。這會讓金先生的學説面對"新清史學派"十分無力。而"觀念"也非影響歷史發展的唯一要素。
    當然劉仲敬的學説還有日爾曼習慣法丶英美普通法原則等等其他論述根源。
    劉仲敬學説的"歧視鍊"概念就真的來自布爾什維克,只是倒轉過來。共産黨打擊地富反壞右,劉仲敬則要消滅紅二代丶黨幹部丶無產階級。與其說是列寧主義,論敵會説是法西斯主義,他自認為是麥卡錫主義。

  15. 硅谷尹公

    ==== 2019/11/22 更新 ====

    之前因为声援自杀的同事,被Facebook开除了。正好有时间,抽空统一回复一下本集的评论:

    1. 有关延续至今的原生文明
    金观涛的《观念史》系列,主要目的是揭示这样一件事:我们以为五四运动之后,中华的传统就断裂了,其实不是的。我们内心深处的认知模式,完全没有变化:仍然是道德一元论,仍然是不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仍然是“只要我不同意你的(公共领域)的观点,我就对你进行人身攻击”。

    虞超的评论,是最好的例子。不同意金观涛先生的观点,就影射他(也可能加上我)是朝廷鹰犬,是故意歪曲事物的道理以谄媚朝廷(曲学以阿世):

    (以下引用)
    「公孫子,務正學以言,無曲學以阿世」。此語震動人心兩千多年。為學者當深思。
    (引用完毕)

    为学者更当深思的是,为什么两千年过去了,这种动辄上纲上线、把公共领域的争论化作人身攻击的做法,仍然在继续。北宋年间那些人就这么做,本来是个技术性问题,一定要上升到人品问题,这看上去就很像是泼妇骂街。而且让人怀疑你的能力不行:

    你没有能力讨论公共事务,又克制不住自己的表达欲,就只好动不动往人品上扯。反正人品这玩意也没那么容易验证,你高兴怎么说就怎么说咯。

    你没有能力阅读1500页的原著,就随便找了一篇金观涛的讲话稿开批,而且批评得没有任何道理(人家讲的是毛泽东和儒学的关系,为啥一定要扯上法家?)。

    当然,如果只是想廉价地刷刷存在感,那就另当别论了。呵呵。

    2. 有关八大艺术
    八大艺术是可以被无歧义地定义出来的。风格不同,不代表它们属于不同的门类。考察维基百科“绘画”的定义,不难发现,其定义和使用的材料(油彩、水墨、铅笔、计算机Photoshop)无关,和其创作手法同样无关。在此基础上,所谓“窗口期”是八大艺术的被公认的普遍特征。比如音乐,古典-浪漫主义时期大师辈出,1750-1850的100年里,有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肖邦、舒伯特等;到了1920-2020年,同样是100年,大家能叫出几个大师的名字?。绘画也是。

  16. 硅谷尹公

    你先“深思”一下,你为啥影射金观涛先生(当然也可能是影射我)是朝廷鹰犬,是故意歪曲事物道理以谄媚当局,然后再有“更多看法”也不迟。

  17. 硅谷尹公

    你那么喜欢讨论道德啊修为啊,那这种一言不合(对公共领域的观点不同)就一定要侮辱对方是朝廷鹰犬的做法,体现了什么样的道德修为?

    P.S.: 我把你的帖子截图保存了,你就别想着修改了。

  18. zhuwen

    就这?就没了,我怎么感觉刚开个头啊。。。还有内容呢,难道要我看金观涛的原著吗,真不知道有没有时间精力以及能力。。。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