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鹤、努钦果然没谈拢!“2025计划”成中美绝地之争(20180504第365期)

音频下载

大家好,今天是2018年5月4号星期五,美国财长带队的贸易谈判代表团今天结束了在北京的会谈。贸易战的警报没有解除,我们今天来聊这个话题,明天星期六又是我会员网站的节目时间,内容和剧透放在本集视频末尾。

 

我录这集视频的时候,是北美时间的5月4日下午,北京时间5月5号的凌晨,美国代表团可能已经在返程的路上,他们回来以后应该会有消息发布,但就目前已经有的消息看,形势仍然严峻。

 

新华社今天出了一篇简短的报导,说双方在“有些领域达成了一些共识”。按喉舌媒体的标准格式,成功的会谈应该是“双方在共同关心的领域达成广泛共识”,所以现在的这种措辞在我看来相当于是说不成功。

 

汪洋去年7月份带队来美国,和美方谈判不欢而散,连联合记者会都没开。可是新华社是怎么报的呢?7月21日新华社的标题是《首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取得积极成果》,给中国读者的感觉整个大变样。这次新华社的措辞是,“有些领域达成了一些共识”。如果汪洋去年来美不欢而散都算“积极成果”,“有些领域的一些共识”也几乎就等同于失败了。反正新华社不能说“没进展”、也不能说僵局胶著,横竖要找出闪光点正能量,于是就说“有些领域、一些共识”

 

关键问题是,贸易战开打的可能性现在上升了吗?我认为比一个星期前的危险级别有所提高,第一批针对五百亿美元商品加关税的公众咨询期截止在六月初,目前还剩下大约一个月。现在看起来主要胶著的问题是中国对科技产业的补贴政策,美方要求取消这种不公平的政府补贴;而中共政府认为这是相当于要求对《2025中国制造计划》做出根本性的修正,是要遏止中国的产业升级。中国人民大学财经学院的一位学者对媒体说,这个“中国制造2025产业政策”是北京的底线。

 

所以接下来的问题是,在6月初之前中美有没有可能达成一个暂时性协议,把加关税的实施推迟一阵子,给谈判留出更多时间呢?川普对待其他贸易伙伴就是这样的,4月的号他把和加拿大、墨西哥、欧盟的钢铝关税谈判延长30天。他对待中国会不会也这样呢?

 

我认为这还不是他对待中国的思路。因为他已经预留出了进一步冲突升级的后手,就是对1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关税的威胁。目前这个威胁只停留在命令贸易代表办公室考虑方案。还没有拿出被征税产品的清单,清单拿出来以后也还要有一段时间的社会咨询期,所以川普已经留出了贸易战第二阶段的窗口期,也就预留了更多的谈判时间,至于说针对那500亿美元为目标的第一阶段行动,川普将其推迟的意愿应该不高。

 

目前还有另一个因素可能会强化川普实施关税战的愿望,就是一些季节必因素使对中国对美国农产品报复的伤害变小了。最近国际大豆价格上涨,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消息4月底,美国对中国大豆出口的装运数量比之前的一个星期猛增两倍。起因是过去四个月阿根廷持续干旱,大豆减产的比预期的要多,然后巴西的农产品贸易商就坐地起价。反正旱灾造成阿根廷减产的结果是可以预期的,巴西的贸易商也就减少预售自家的大豆,收成以后再来看,我涨价能涨多少,我提前预售不亏了吗。结果阿根廷减产比预期的要多,巴西涨价也就比预期的高。谁成想这个时候正是中美贸易互掐的时候,中国人就躺枪了。从4月底开始中国买家从美国装船运大豆的数量激增,大概一是由于看到今年巴西大豆的涨价趋势很明朗了;二是想万一真的贸易战开打加关税了,趁那之前先多从美国进点货囤着。真的加关税实施以后,在南美大豆涨价的情况下,如果从南美的进口加中国的自产大豆能填不上从美国减少进口的窟窿,填不上中国的全年消费需求,这个窟窿还是很大,那你没辙,加了25%关税还是得从美国买。

同样在4月下旬,中国政府宣布向美国的高粱征收反倾销保证金之后,四艘前往中国的运粮船立刻转向沙特和日本,马上就有人接手了。似乎征收倾销保证金这招也并没有给美国的农民和贸易商以迎头闷棍式的重击,让他们马上哭天抢地去痛斥特朗普。沙特和日本都是美国的铁哥们,不太清楚这个趟转手交易是不是美国政府在背后促成的,如果是的话说明美国政府正在积极谋求对策,中国一旦对美国农产品加关税,减轻对美国农民的伤害,而且还真的见到实效了。

如果川普觉得自己有足够的准备了,能把中国的贸易反制伤害减轻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时,他实施关税战的意愿就会加强,也就是说,针对那500亿美元商品的第一阶段的关税战可能性,我觉得还是比不少人早先预计得要高。至于会不会上升到第二阶段的那1000亿美元,以及第二阶段来得会多快,就要看后续的谈判了。

 

再来说两个中国网友谈论得很多的问题,一是说美国的算盘就是要打击中国的《2025计划》,遏止中国崛起。二是说韩国这样的科技后发国家也以举国之力扶植芯片、汽车这些产业,美国为啥不打击它啊。举国体制没啥毛病。

 

关于遏止《2025计划》,我发现有的西方媒体的中文版也是这么说,说川普政府的谈判目标不仅是要减少贸易逆差、而且要保持美国科技企业的技术优势。这个话部分是对的,但是还是要作个背景区分,美国的谈判目标不是针对整个《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针对这个计划中与国际贸易、和投资准入的政策。也就是第一:反对中国政府对科技企业进行大规模的补贴,比如中国大陆那个生产液晶面板的京东方,能查到的公开数字,它从政府获得有科研补贴、基于产品的项目补贴;2017年借就出口退税一项,京东方增加利润60亿元。

 

对财政补贴的依赖京东方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能保持低价竞争的优势,占据可观的市场份额,不仅短时间抢占了日韩企业的地盘,对台湾的液晶产业几乎起到了碾压毁灭的效果。而这一切是政府调动一切社会资源做到的。仅就巨额财政补贴这一项来讲,它是花的中国纳税人的钱,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不可能这样动用公共财政资源来帮助个别企业,美国也不行、日本、韩国都不行,他们的政治制度就不可能使这种事发生,你这不是晶东方在跟三星、LG竞争,你这是用整个国家的力量和人家两个公司竞争,一个企业再强大,和你集全国之力相比来说也是弱小的,不可能干得过你。这是我们上次讲的结构性因素,不是说商业竞争中的产品类别结构,而是说制度结构。其实就是不公平竞争的问题。

 

中共政府除了动用全国之力补贴某些他认为有战略性的产业,鼓励他们杀价去占领国际市场的同时,还限制外国的同类企业到中国来设厂,参与中国市场的竞争,典型的如汽车行业,只不过日本、韩国相对力量弱小一点,美国实力比较强能发动回击、也确实是它是主要受损失的国家,这是造成贸易战率先在中美之间酝酿的原因。

 

再说举国体制,有人说韩国科技产业崛起也是举国体制。准确地讲,其他科技后发国家有对扶植某个产业的政策,举国体制目前是中国独有。原因是任何政府都不可能如中共政府般有对社会的干预能力,就政策性贷款一样他们就做不到。政府可以直接告诉国有控股银行,某个产业就是我们要发展的,你就得给他贷款。至于说这笔贷款额巨大、周期长、回报慢,那它不管,政府要求贷,你银行就得贷。其他国家银行是私有企业,谁能不计盈亏、不计风险地这么干?还有资本市场的监管部门配合某些企业上市融资,在规则健全的市场经济国家也是不可想象的,它的监管部门是独立运作的,它的评级机构、监管机构是独立运作的。

再以那个液晶面板制造商京东方为例,十多年来京方的直接融资有800多亿元,那就要有监管部门的绿灯、媒体、券商相配合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利好消息,拉动它的股价,一大批股民掏腰包买进,不断给他扩张产能输送资金。中国政府有能力干预所有这些市场主体的行为,让他们配合贯彻政府意图,这叫举国体制,其他谁也做不到。

举国体制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政府牺牲了它作为一个公权力行使者应有的公平立场。用举国之力去冲击奥运金牌项目,政府就牺牲了对大众健身设施的投资。对于纳税来讲就是不公平的;用举国之力去扶持某几个大企业去抢国际市场,对其他国内的中小企业也是不公平的,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中国一直存在的问题,这一点在民主体制的国家也是不可能这样做的。

 

最后说政府直接投资科研项目、或补贴企业的科研,在韩国这类的后发国家也有这样的情况。这里简单地说是个规模程度的问题,其结果体现为,最后的竞争力主要是靠企业取得的、还是靠政府取得的?当然对韩国讲,市场竞争的主体还是LG、三星这些公司,政府基金是在某一个阶段发挥作用,这些公司的竞争力90%还是靠自己取得的。市场普遍认可这一点。这个问题就像我上次说的南海岛屿军事化的问题一样,有人说:马来西亚、越南也把他们占据的岛礁军事化,我们也军事化有啥可说的,你为啥不去指责越南?这里的关键不是有没有军事化,而是军事化的程度。他在小岛上就是放几门火炮,你是修大型飞机库、放上防空导间和反舰导弹。他那几门炮就打几十公里,还打不了移动目标。你这飞机库、导弹火力网一建起来,好家伙打击范围就是好几百公里,海陆空全包圆。其结果是,他的岛礁军事化举措带来的成果小、并不从本质上提升他的竞争力,所以大家都没反应。你的军事化是从本质上提升你的竞争力、根本上改变了军事格局,当然人们反应就大。你说其实我和越南、马来西亚没区别,谁听呢?

 

政府直接投资科研这事,其他国家程度不同的有,举国体制这事,还真就是人家那儿没有。习近平这几年一直还在讲集中力量办大事,他其实很青睐这种举国体制,这是一个基本认知的问题,他认为要实现2030年、2050年他的那些宏大目标,举国体制是国之重器,你让他在这方面退让很难,这也让中美关系的前景蒙上阴影。

 

总结今天的话题,就是分析贸易战实际发生的危险性,《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还是在于政府推动,这是中美达成协议的最大原则性障碍。

上面讲到了认知模式,这也是明天我会员网站上的内容,惊风堂先生谈“中庸之道”的第二集,什么叫真实的认知体系,中庸是一条培养人们的真实认真体系,进而培养和环境良性互动的道路。从这个星期起,惊风堂先生和虞超先生的节目,会从会员投稿区移到特别节目专栏。

18 thoughts on “刘鹤、努钦果然没谈拢!“2025计划”成中美绝地之争(20180504第365期)

  1. daiyixing

    首先非常感谢文昭先生精彩的分享。我想针对中国制造2025计划这个问题,咱们最终还是要扯到一个公平竞争的问题。实际上我不同意文昭先生的观点。第一,我认为看待问题应该从事情的直接因素来看待而不应该加上很多自己主观臆测的许多条件去看。川普作为美国总统没有直接动机和理由去直接干预中国的政治制度,但是中国的政治制度通过间接的渠道对美国产生损害那美国应该怎么做呢?所以美国发动贸易战的根本在于中国这个制造业计划威胁到了美国的国家利益而不是企业利益,因为如果美国是完全的市场经济那为什么在美国企业遭到了市场份额的挤压而国家去出手干预呢?这不是对美国坚持公平竞争最大的讽刺吗?这是其一。第二,中国对自己一些企业的补贴不仅没有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而且更促进了他们的利益,因为通过补贴让中国的出口商品价格下降,这就让更多买中国商品的外国人享受到了更廉价的中国商品,因此这样的直接结果带来的就是外国人的生活成本下降带来的实际工资水平的上升,这种好处是很大的,最多大不了是中国的纳税人承担让外国人生活成本下降的成本,但是作为外国人得了便宜还卖乖就有点不地道了。第三,我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市场机制这只停留在经济学家的模型中,因为现在的全球一体化进程还远远没有达到能够消除国家之间的领土纠纷和地缘政治隔阂的问题,因此特定的对一些产业进行扶持是为了国防需要,并不能因此就说这么做是在破坏市场经济体系。第四,就只拿贸易战来说,按照川普的思路如果制裁中国的商品中国就老实了然后就真正推进市场化了,然后就能达到完全公平的贸易了,这实际上是最奇葩的逻辑。我不从现在的农产品来讲,如果美国制裁中国那中国也可以制裁美国。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是很多人都想占有的,就算川普不想占领不代表其他国家不想占领不代表美国的企业不想占领,到时候这些美国的财团和企业会不会成为中国的带路党呢?如果川普意料不到那川普能否记得当年肯尼迪家族的下场呢?第五,没有哪一个国家针对外贸的政策是完全一样的,日本跟韩国不一样,而欧盟跟澳大利亚这些都不一样,而且每个国家对他本国产业的扶持程度也不一样,也就是没有绝对公平贸易政策,除了人为设置贸易壁垒之外对于商品的倾销和补贴并没有真正阻碍贸易发展自身,能构成真正的阻碍的实际上是针对倾销和补贴筑起贸易壁垒这堵墙的国家。也就是有了倾销和补贴以及人为低估货币汇率,但是世界的贸易量却一直在增长,人类社会的分工体系一直在扩大。我本人是非常坚持自由贸易的,但是我质疑所谓的公平贸易,要让所有国家的贸易政策和环境都完全一样完全不可能,因为任何补贴和倾销都带有国家计划的因素而设定某种标准去规定什么是计划经济什么是市场经济未免太过矫情而且目的性很强。但是自由贸易本身是对促进要素和商品自由流动的最有效的制度,不管任何具体情况都不能以主动设置贸易壁垒来达到所谓让每个国家的贸易政策达到趋同,这最终都会损害自身。这就是我的观点,欢迎指正。

    • 惊风堂

      您好,我是这样考虑这个问题的。就像是两个人在下围棋,您讲的那些原则和道理都是基于两位棋手都确定真实按照棋盘上的规则下起,并且纯粹依靠自身的棋力。并不说两个棋手必须棋力相当才算公平,如果一方实力逊色较多可以申请让子或者多贴目来抵消实力的差距。但这一切规则的基础是两人不作弊,不能偷偷一次下两招,或者偷走棋盘上的棋子。更不能通过特殊的智能设备,和其他人或虚拟软件串通。如果你作为一名棋手,面对着一个表面正义,却暗地作弊的对手,您就不应该再拿下棋的规则和他理论了,而是应该直接推翻棋盘。说白了,维护事实,才是目的、利益、自由、契约乃至公平正义的基础,如果为了维护自由,维护和平需要放弃事实,其实是软弱的表现,是得不偿失的。文昭先生以前节目中说过的一句话特别深刻:“宁可要能带来真正和平的战争,也不能维护导致战争的和平。”(记得可能不太准确)

      另外,真正国内的民营企业家是支持这次贸易战的,我身边的就有好几个。主要原因其实就是先生说的,中共政策的不公平其实最大的受害者,是国内的民营企业和纳税人。川普的贸易壁垒主要针对的是国营企业的商品,对民营企业打击并不大。反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国的中小企业缓解国内的公权力导致的不公平竞争。

      • daiyixing

        我从你说的话里面就知道你连贸易是什么都不知道。因为你拿下棋来比喻贸易那完全是比喻不当,下棋我们讲的是如何赢了对方,也就是有一个人赢必然有一个人输。而贸易不是这样,最初级的贸易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易,而发展到国际贸易那又是更高层次,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贸易永远不会脱离他的本质。比如说给你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需要香烟我需要猪肉,那么你正好有猪肉我正好有香烟,然后咱们交换结果是双方都得到满足。贸易也是如此,他必然是人类之间互惠互利的,没有人会永远的因为自由贸易而受损。而川普挑起贸易战必然是不得人心的,因为真的是考虑美国工薪阶层的利益了吗?他在发起贸易战的时候有考虑美国消费者的利益了吗?有考虑需要与中国在某些产业领域合作的美国企业的利益了吗?完全没有,他完全是列宁主义的做派。所以不要跟我说支持川普贸易战的人是痛恨中共独裁,这只能证明这些人是伪自由主义者。另外那些民营企业家也不能说明贸易战的正当性,因为每一次大环境的改变都有些人损失有些人得利。

        • jasider

          口气太大了吧。人家是做一个比喻,比喻的前提就是两者是不同类事物,同类的那叫对比,这是小学知识吧。既然连一类事物都不是,怎能这样挑理呢?!人家只不过用对弈来形容博弈,贸易双方难道不是博弈双方吗?

    • ttcloud1117

      第一,纯粹的市场经济因具有盲目性、自发性等弱点,在实际操作中显示出缺陷,这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来解决,另外文昭文中也说了问题在政府干预市场的不同程度。
      第二,你这是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的,对企业来说中国的同类商品出口退税就已经形成了不公平竞争。
      第三,文中已经说了,还是程度问题,“任何政府都不可能如中共政府般有对社会的干预能力”。
      第四,你这才叫臆想,反倒目前国内普遍中小民营企业都不反感贸易战,因为影响不大。能不能推进市场化得继续看形势,而且它又不是要你全面开放市场。。。是部分领域。
      第五,所谓的公平是基于规则之上的。。。
      总结一下吧,所以从你一开始提到“公平竞争”,你就偷换概念了。

      • daiyixing

        如果你说市场具有盲目性自发性,那我请问一下什么叫市场。我给你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你的肚子很饿那你就要吃东西,正好旁边有家饭馆,你去吃了钱给了,这就叫称之为有市场。如果按照高中政治课本的观点那么这家餐馆的老板就不能卖给你食物,因为他没经过政府审批,他是自发的,并且他不知道他会卖给谁因此是盲目的。第二,你说文昭说的如何如何,我也已经就这个问题反驳过他,因为全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经济自由度完全一样。第三,任何供给者都是消费者,你劳动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挣钱吗?你挣钱为了什么,不就是花掉吗?现在工资给你涨了25%,但物价因为贸易战涨了30%,你愿意吗?而且你卖出去的商品还因为市场缩小而利润减小,你觉得划算吗?第四,中共对中国社会拥有严丝合缝般控制是不假,但是这能成为打贸易战的理由吗?如果设定某种标准的话,那为什么只把中国设定在制裁范围内呢?新加坡李家的控制也不小,为什么不制裁新加坡呢?第五,民营企业家支持打贸易战属于有人欢喜有人忧,总有人从贸易战中短暂获利。

    • Jill

      我想说说我的一点外行话,我总觉得得了便宜卖乖其实是一种短视的说法。因为不正当竞争带来的碾压不是良性发展,也许短期消费品便宜了,但不公平的带走了工作,也就带走了繁荣。当然如果是劳工利益得到了保护,环境得到了可持续利用的保护,也没有未经纳税人同意就乱砸钱补贴,别人竞争不过你,那是你真心牛逼,大家都服气,只能试着努力赶上你。哪怕是他国政府想从中作梗,消费者还不认账呢。另外美国有反托拉斯法,一旦形成垄断没有了竞争,美国多次成功活撕了巨大的垄断企业,人为保持国内有竞争。所以我觉得在很多领域,如果以国家之力不正当竞争,不但别人确实无法接招,而且长远看,其实对自己的发展有害。

  2. bmctize

    文昭先生
    能不能搞期节目 介绍一下当初清政府签的哪些不平等条约对内民众是怎么宣传的 不知道有没有这方面的文献 谢谢

  3. mutispin

    看一下19:30的央視新聞聯播沒什麼報道我就知道這次會談一定是打水漂的。內地傳媒沒有因為美國的啥事就起哄,已經不是第一次,看來中宣的管控很好,或者在中國的人民心目美國人經常沒事找事找中國人麻煩?
    我一向的觀點,一個人移民到那一個國家得做好那一個國家的國民,支持國家對外的貿易政策。中國國民看不慣美國政府的對中國的外交政策,加拿大國民看不慣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態度,大家都是以自國的價值觀看事情,吵鬧也是白搭。
    國與國的貿易衝突,以前國家會應此打仗,現在不一樣了,可以對話。中美貿易的不平衝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只要兩國不打仗,或者回到冷戰的情況,人民沒有什麼直接的生活感受,講講話只是說八卦? 還是比誰猜得中結果?好玩不好玩?
    中國政府控制產業不是今天的事,它是個共產主義國家,其實您說的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中國政府已經控制全國的產業,而且它要負責所有產業持續發展,經濟的增長,現屆政府提出「2025中國制造」是必然的政策目標,這跟自由經濟的社會結構的北美是不一樣的。批評這個社會結構分水嶺,那是愚不可耐。
    如果以這些社會體制的不同選擇去評論成敗,我想中國發展是成功的,你能批評的就是中國的盜版,零式全抄。共享共榮本來就是共產主義的一個價值觀,勞動者得利,不是創建者得利,誰發明不等於誰就得專利,所謂的凡物共享,那是社會共同認知價值的事,沒有對錯。討論不同的對和錯,除了活不下去的唯失敗外,這麼個永恆無解命題,我想再討論也出不了一個所以然。
    經濟活動的本質是交易,購買的心態在與個人的不同心態,北美購買中國貨的起源在於北美的商人接受代產的生產結構。最好例子就是 WallMark 的採購是利潤第一,中國制造提供了北美零售商的利潤。
    中國制造付出的代價是霧霾,水土流失,天氣暖化,農業生產力下滑,表面上中國在金錢的數目上好像賺了,實際上是賠上了國家的自然資源來滿足了所謂的發展。最後,中國政府必定要走向產業升級和環保的,生產週期也不會像現在一樣不顧污染,「2025中國制造」就是中國能否活下去的重要事情,誰都不可能阻止中國向正確方向的地方發展。
    我猜想中國政府可能會謝謝川普(Trump) 的關稅政策,技術保護。中國借機自組進行晶元及電腦語言發展,調控高污染的化工及金屬加工等等產業。對於席近平這個國家主席,石化業,能源行業,金融及金融巿場監管很多方面都不能完全掌控,他才在十九大處理了前任政府的人員的利益,接手管控,這些事情其實比面對中美貿易來得更閙心,必竟都是中國高手林立的地方,都是在有油水的地方。

    • 惊风堂

      您好,您表达观点的方式依然是这样,看起来应该是没有把上一次我和大家的建议放在眼里啊。我还是上次的建议,表达观点没问题,但是在这里,请不要将您虚构出来的认知当作事实来强加于大家,更不要鄙视任何人。一个连自己国民的基本权益和安康都不能保证,甚至视为草芥、眼中钉的政权,有什么脸面要求人民服从国家?一帮将自己国土上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破坏殆尽,榨取价值,据为己有的所谓统治者,有什么资格说为国家争取利益?一群毁灭自己民族文化,践踏自己文明,无视子孙后代的无神论者,有什么胆量敢企图国际上的尊重和包容?一伙靠遮掩真相,自欺欺人,蒙蔽大众双眼,分不清真假是非,自以为可以依靠强权随意支配事实,为所欲为的妄想症患者,何以来的自信,认为自己站在真理和道德的制高点上?

      现代文明中的大国博弈,不是以消灭对手为最终目的,而是基于事实相互竞争、相互妥协以求平衡的发展。因此以天下共讨者自居,不是脑子有问题,就是为了太多见不得光的罪恶。

      我的反驳只针对您的观点,不带有任何攻击您个人的意图。我只是不希望这样的态度和表达方式,影响先生这里,大家良好的讨论和学习的气氛。谢谢!

      • robinhook37

        惊风堂兄好。平心而论,您对中共的看法也不客观,算不上是基于“全面的”事实。这世上没有纯粹的黑或白。您眼中的一无是处,和中共自吹的天朝盛世,是一个spectrum的两个极端。

  4. housebird321

    在網路上讀到「前中國駐WTO觀察員馬曉野雄文:中美貿易談判的困境和出路」,裡面講到WTO的過往和中美貿易的互動歷程,連結到貿易「對等」的主要議題,文章非常精實。裡面說不出口的結構改革都呼之欲出,也正視中國自身市場的優點,但說到底是提醒中共政府以往的態度來面對川普要求「對等」的要求是行不通的。眼下,中共只能另闢蹊徑以自身的市場規模和可供其它國家政府檢驗的措施來取信其它國家,以此才能保護中共國家資本主義的成果,西方國家已經對中共沒有期待,可說是一針見血。

    • Jill

      我昨天也是从头到尾看完了此文,具体感想先不细说,但不知为何还是有那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5. Jill

    昨天到今天,网上也盛传一份美国谈判清单,并有人翻译成了中文。官方其实含含糊糊的并无过多报道,说坦诚交换意见,大概就是两边对着吵架吵的一地鸡毛的意思吧。但民间非常愤慨,各种炮轰,说霸权主义把我们还当做1840年那样侮辱吗?为了理解的直观些,我也仔细看了那份文件的英文版本。不知大家作何感想呢?

  6. leisure

    音频下载的名字可以事先编辑好吗,每次下载的时候都只是一串数字或者日期。是不是技术上有难度。谢谢文昭老师

    • wenzhao Post author

      一開始時命名也是有中文,但後來因有網友反應下載後會變成亂碼或無法下載,為了避免上述情況,我們決定以數字或日期命名。
      您可以下載後再自行更改檔名,不便之處請包涵。

  7. dough

    就算是外国人得了便宜还卖乖,那我们的消费者什么时候能得了外国的便宜卖卖乖呢?
    我觉得压根没有公平竞争,要公平首先是level对等。举个例子,鸽派和鹰派在鹰鸽博弈中竞争根本不存在公平不公平的问题,在自然法则中鸽子跟鹰要公平连意义都谈不上,贸易也符合自然法则的特点,所以我的观点是不用纠结概念。

发表回复